帕金森食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滋宝管住嘴就行了痛风患者还得知道这 [复制链接]

1#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人数逾1.8亿,其中痛风人数达万,高尿酸俨然已成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由此造成的健康危害也日益凸显。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痛风的相关知识吧!

痛风的四大危害

危害一:伤血管

高尿酸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动脉粥样硬化

可溶性尿酸可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尿酸浓度越高,对内皮影响越大。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盐结晶可析出并沉积于血管壁,并通过诱发炎症反应损害血管内皮。

此外,高尿酸血症还会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协同,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高血压

研究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13%。反之,长期高血压也通过肾小球动脉硬化等途径影响尿酸代谢,加重高尿酸血症。

3、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达55~60%,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越高,心力衰竭越严重;临床研究证实,对于已经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血尿酸高于μmol/L人群的死亡率是血尿酸低于μmol/L人群的5倍。

4、冠心病

血尿酸每增加60μmol/L,冠心病死亡的风险增加12%,这种相关性在女性人群中更为显著。

高尿酸血症显著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可能与高水平的尿酸降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流及再灌注、增加再狭窄的风险有关。

5、卒中

长期高尿酸血症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也同时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相对尿酸正常人群,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47%,脑卒中死亡的风险增加26%。

危害二:伤肾

1、痛风性肾病

长期高尿酸的患者可出现肾脏损害,包括慢性尿酸盐肾病、肾结石等,其中慢性尿酸盐肾病也称作痛风性肾病。

2、肾结石

尿酸盐沉积在肾脏可形成肾结石,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肾结石的症状甚至早于关节炎的发作,患者常常出现腰痛急性发作或血尿。

3、肾功能衰竭

大量尿酸结晶广泛阻塞肾小管腔或尿路结石造成尿道梗阻,可能导致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肾功能衰竭。慢性梗阻可引起肾积水、肾实质性萎缩,不及时诊治最终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危害三:乱代谢

1、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越高。高尿酸血症不但可以直接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糖尿病,还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促进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糖尿病肾病和胰岛素抵抗也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加重。

2、肥胖和高脂血症

尿酸代谢与脂代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高尿酸血症会导致脂蛋白酯酶活性下降,进而影响脂质代谢。肥胖者血尿酸水平增加,且因肥胖类型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病态。

危害四:导致男性脱发加重

雄激素性脱发(AGA)是一种常见的男性脱发类型,可发生在20~30岁的男性中,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我国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病率约为19.9~21.3%。

一项研究的结果显示,我国男性高尿酸血症与雄激素性脱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在早发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中(<30岁)。

痛风患者怎么吃?

痛风是身体里面的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疾病,如果吃嘌呤过高的食物,就会产生过多的尿酸,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引起病情的加重。

根据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可分为——

低嘌呤食物:每g食物含嘌呤小于50mg;

中嘌呤食物:每g食物含嘌呤50-mg);

高嘌呤食物:每g食物含嘌呤超过mg。

图1常见食物嘌呤含量表

图医院内分泌科谭文彬

在上表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各类食物的嘌呤含量。

一般人膳食摄入嘌呤为-0mg/天;

在痛风急性期,应控制在-mg/天;

在痛风稳定期,可适当放松,每日嘌呤摄入量可控制在mg左右。

如果您觉得太复杂记不住,那么在平时的饮食中可以遵循下面这个原则:嘌呤含量——动物内脏鱼、肉干豆、坚果带叶蔬菜谷类淀粉类蔬果。

优选新鲜蔬菜。包括大多数块茎、块根类、瓜类及叶菜类蔬菜属于低嘌呤食物。提倡食用低升糖指数谷物、粗粮。不宜多吃紫菜、海带、菇类高嘌呤食物。

不建议摄入糖分含量高的水果,尤其是果糖,如龙眼、荔枝等。大部分动物类食品富含嘌呤,因此少吃红肉,如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扇贝、牡蛎和龙虾等甲壳类海产品少吃肥肉或经腌制、腊制的肉类,选择瘦肉、新鲜的肉类;烹饪时建议水煮后并弃汤汁食用,尤其浓肉汤。每日饮水量尽量在ml以上,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尽量不喝酒类、含酒精饮料、含糖饮料。喝牛奶补优质蛋白,尽量以脱脂和低脂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我们都认为豆类及豆制品属于高嘌呤食物,应限制食用。但豆类富含的是植物嘌呤,与蔬菜菇类相似,目前研究表明,这些食物与痛风发作无明显相关性,可适量食用。同时在加工过程当中,也会丢失一部分嘌呤,因此,痛风患者是可以吃豆制品的,但不宜吃干豆,因为豆子的种皮富含嘌呤。

此外,我们体内的尿酸来源分为两部分。20%来自我们所吃的含有嘌呤的食物,80%是由自身代谢产生。严格控制饮食理论上最多只能使血尿酸下降20%。

管住嘴固然重要,但不能完全取代降尿酸药物。临床上,如果病人通过2~3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如低嘌呤饮食、大量饮水、忌酒、减肥等),血尿酸仍然居高不下,就需要及时加用降尿酸药物。

有关痛风的四问四答

问题1为何男性患痛风比例高于女性?

截止年2月统计,我国痛风病人男女比例为15:1。

我们的身体每天都会代谢“垃圾”,尿酸便是其中之一,它需要肾脏和肠道定时运走,三分之二经过肾脏变成尿液,三分之一经过肠道变成粪便。

男女差异主要体现在运送垃圾过程中。男性体内雄激素占主导地位,女性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在运走尿酸垃圾这件事上,雄激素是拦路虎,它会阻止垃圾车的工作;而雌激素正好相反,它是加速器,能提升尿酸垃圾的运输效率。这也是为什么绝经后当女性激素下降,痛风的发病率就与男性相近了。

我们的身体最多可容纳的尿酸垃圾是毫克,人体每天产出毫克尿酸垃圾,肾脏垃圾车每天运走~0毫克尿酸,当生产垃圾与代谢垃圾的平衡被打破,多出来的尿酸进入到血液后便开始兴风作浪。当血尿酸超过μmol/L这个正常值,就要警惕起来了。

问题2所有人的血尿酸控制标准一样吗?

血尿酸的控制目标因人而异,不同人群的血尿酸控制目标也不一样。根据年版《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1)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若无合并症,血尿酸宜控制在μmol/L;若有合并症(如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血尿酸宜控制在μmol/L。

(2)痛风患者,如无合并症,血尿酸控制在μmol/L;如有痛风石或尿路结石等合并症,血尿酸控制在μmol/L,以利于痛风石的溶解。

在降尿酸的过程中,还需知悉,尿酸并不是越低越好。尿酸是人体天然的抗氧化剂,如果血尿酸水平过低,有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血尿酸水平不宜低于μmol/L。

在应用降尿酸药物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是血尿酸稳步下降。如果操之过急,有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复发,结果是欲速而不达。

问题3血尿酸升高必然引起痛风?

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物质基础,血尿酸水平越高,痛风发作的风险越大。

但是,并非血尿酸升高就一定会发生痛风,因为痛风发作与否,除了与高尿酸血症有关之外,还与机体的内环境、尿酸波动以及许多诱发因素(如受凉、过劳、关节损伤、酗酒等)有关。

归纳起来就是:没有高尿酸血症,肯定不会有痛风;血尿酸水平越高,痛风的发生风险越大;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都会发生痛风。

问题4症状消失,就能停药了吗?

当急性发作时,只要吃上几天消炎止痛药(如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等),症状大多都能很快缓解,甚至什么药也不用,疼痛症状也基本能在两周内自行缓解。

但是,疼痛缓解并不代表痛风已经痊愈,因为病人体内的高尿酸状态依然存在,如果不予纠正,高尿酸对关节、肾脏以及心血管的损害就不会停止,痛风也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

如果把解除疼痛比作是「治标」,那么,控制并维持血尿酸正常就是「治本」,单纯止痛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把血尿酸长期控制在目标水平,才能有效防止痛风发作。

除非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能够使血尿酸维持正常,否则,都需要长期配合降尿酸药物治疗,发作间歇期没有症状也不宜停用。

总之,痛风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疾病,危害着我们各个关节和器官,大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发现不适,医院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